休闲所花卉团队在绣球耐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发布时间:2025-07-29 14:50 来源:休闲所 浏览次数:

铅(Pb)是一种高毒性重金属,可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入食物链,最终威胁人体健康。血铅超标会引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牙龈铅线(黑色斑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等健康危机。铅并非植物必需元素,土壤中的铅经植物吸收富集后,会扰乱其体内代谢,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圆锥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属绣球花科绣球花属灌木或小乔木,其顶生圆锥花序花量丰沛、花型饱满、花期持久,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植物对铅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能在铅尾矿污染区正常生长,同时具备土壤修复功能与独特景观价值。

近日,休闲所花卉创新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JCR 1区,IF=7.1)发表了题为“Comparisons on the lead-tolerance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different Hydrangea paniculata cultivars to lead stress”的研究论文,首次系统揭示圆锥绣球不同品种对铅胁迫的耐性差异,并阐明其生理响应机制。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浓度Pb(NO₃)₂处理对圆锥绣球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对17个品种处理前后各组织铅含量等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变异分析,据此筛选出耐铅能力较强与较弱的品种,并进一步比较分析其生理生化相关指标。研究结果不仅为解析圆锥绣球耐铅机制奠定了基础,还为铅污染土壤的植物景观修复提供了种质资源和技术支撑。


花卉创新团队与河南科技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刘一鸣和团队助理陈双双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团队首席邓衍明研究员和河南科技学院杜晓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和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ti.2025.104376


分享: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