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作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在弱筋小麦品质形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发布时间:2024-11-27 09:55 来源:粮作所 浏览次数:

粮作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长期从事弱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品质形成机理研究工作,近日,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以 “Dough properties and baking quality of near isogenic lines with single HMW-GS null at Glu-A1, Glu-B1 and Glu-D1 loci in soft wheat”为题发表于农业与食品科学领域知名期刊《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CR 1区TOP,IF=6.0)。



弱筋小麦一般具有籽粒硬度低、面粉吸水率低和面筋强度低的特点,是饼干、糕点面粉的主要原料,食品工业对其面团品质及稳定性要求较高,弱筋小麦原粮面筋强度偏高,加工品质较差,且品质稳定性差已成为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弱筋小麦品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团队前期利用宁麦9号,通过EMS创制了多份Glu-A1x1、Glu-B1x7、Glu-B1y8、Glu-D1x2Glu-D1y12发生无义突变的HMW-GS缺失体,并发现相同的亚基缺失类型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不尽相同。本研究进一步创制了以宁麦9号为背景的HMW-GS缺失近等基因系,解析了单个HMW-GS缺失与面团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Glu-B1x7缺失对面团耐揉性和弹性的负向影响最大,对饼干加工品质的改善作用最大,同时Glu-B1x7Glu-B1y8和Glu-D1x2缺失在降低面团耐揉性和弹性的同时还可显著提高面团的延展性,使得面团弹性/延展性比显著降低。这一结论也为弱筋小麦面团品质改良提供了方法和基础材料。

作者及支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张平平研究员为该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2181, 31671690)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lwt.2024.117084





分享: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