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所家禽繁育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在种鹅繁殖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5-04-15 09:47 来源:畜牧所 浏览次数: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养鹅大国,鹅存栏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然而,种鹅繁殖效率低下一直是阻碍养鹅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瓶颈。近日,畜牧所家禽繁育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在种鹅繁殖调控方面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连续发表于农林科学知名期刊Poultry Science(Q1,Top期刊)上。

1. 系统综述了种鹅的繁殖特点及繁殖调控技术研究现状

基于造成种鹅繁殖效率低下的原因(季节性繁殖、强烈的抱窝行为和公母鹅繁殖周期不同步)以及鹅繁殖内分泌调节机制等,系统总结了团队前期在鹅繁殖调控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通过整合国内外提高种鹅繁殖性能上的相关研究,包括光照调控技术、营养调控技术、免疫中和调节技术,以及人工孵化技术等,为充分挖掘鹅的繁殖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明晰的思路。

家禽繁育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闫乐艳博士以及团队负责人朱欢喜分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2. 揭示了光周期调控种鹅繁殖的关键分子机制

禽类的繁殖主要受光照的调节,而下丘脑是对光信号反应的最重要调节器,但下丘脑在不同光周期下调节繁殖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依然是未知的。本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通过延长光照时间可显著提高种鹅体内的类固醇激素(睾酮、FSH、LH)分泌水平,进而促进睾丸发育。此外,借助RNA测序技术,鉴定出GAL、GnRH、UCN3等关键基因,并明确了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nRH信号通路等核心调控途径。该研究为禽类的光周期繁殖调控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家禽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家禽繁育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联合培养的在读博士生冯宇妍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团队负责人朱欢喜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倪迎冬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以上研究均到了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CX (24)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02622)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sj.2025.105099

                 https://doi.org/10.1016/j.psj.2025.104883

分享: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